日本的“越南小角落”:从东京“越南镇”到大阪“越南幼儿园”,探秘这些热闹聚集地!

 

大家好,今天咱们聊点有味道的事儿——日本的越南人聚集区!别看日本是个“岛国小清新”,越南老乡们愣是给这儿添了几分东南亚的辣味和热闹。从东京的“越南镇”到大阪的“越南幼儿园”,再到神奈川的“佛系越南村”,这些地方可不是随便逛逛就能发现的“隐藏关卡”,得有点“寻宝精神”才行!废话不多说,带你走进这些“越南小角落”,笑中带泪地感受一把异国风情。


东京高田马场:越南镇的“面包香”与“卡拉OK”

要说日本的越南人聚集地,高田马场绝对是“扛把子”。这地方在新宿旁边,学生多、租金贵,但越南老乡愣是把这儿变成了“小西贡”。走在街上,空气里飘着越南河粉(Pho)的香味,夹杂着Bánh Mì(越南三明治)的面包香,路边还有“Bích Karaoke”招牌闪瞎眼——对,就是那种“你不唱两嗓子都不好意思走”的地方。

听说这儿被昵称为“越南镇”,不光是因为越南餐馆扎堆,还因为越南留学生多到能组个“东京Pho联盟”。你想想,周末一群越南小哥哥小姐姐聚在这儿,吃着辣酱拌面,唱着越南版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这画面是不是有点“国际化KTV”的既视感?据说疫情后,这儿的越南学生还越来越多,估计再过几年,高田马场都能直接申办“越南文化节”了。

小贴士:想去尝尝正宗越南味?找家“Bánh Mì Xin Chào”,咬下去的那一刻,感觉自己都能跟越南老乡聊上两句“Xin Chào”(你好)了!


大阪生野区:越南小孩的“语言大冒险”

再往西看,大阪的生野区简直是“越南家庭的秘密基地”。这儿20%的居民不是日本人,其中一半的小朋友不是越南人就是有越南血统。想象一下,一个幼儿园里,98个小屁孩里有49个是越南背景,这比例高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穿越到了胡志明市。

这儿的幼儿园可不简单,为了不让越南小朋友输在起跑线上,老师们忙得跟“超人”似的。听说有个叫Ikuno Komorebi的幼儿园,专门请了越南籍助理Trinh Thi Huyen Trang,帮孩子们学日语。负责人Keiko Tsujimoto还说,语言不通容易让小孩辍学,所以得从小抓起。这场景是不是有点像“越南版幼教真人秀”?一边是小朋友奶声奶气地喊“こんにちは”(你好),一边是老师满头大汗地教“さようなら”(再见),想想都觉得好笑又感动。

小剧场
老师:“小明,说‘谢谢’!”
越南小明:“Cảm ơn!”
老师:“……好吧,算你及格。”


神奈川相川町:佛系越南人的“心灵驿站”

如果高田马场是大嗓门,大阪是接地气,那神奈川的相川町就是“佛系越南人”的代表。这儿有个越南佛教寺庙,每周日都跟“越南老乡会”似的,挤满了工人、实习生和难民。报道说,神奈川有将近5000个长期越南居民,寺庙就是他们的“精神加油站”。

想象一下,周日早上,寺庙里香火缭绕,几百个越南老乡一边念经一边聊天,有人还带了自家做的春卷来分享。居民Vu Thi Trang说,这儿是她跟朋友聚会的地方——听着像不像“佛教版的越南朋友圈”?在这儿,生活再苦也能找到点安慰,毕竟有佛祖罩着,还有春卷吃着,谁还能不乐呵呢?

冷笑话:听说寺庙里还有静修活动,估计越南老乡一边打坐一边想:“老板再催加班,我就念经超度他!”


神户:有活动没地标,越南味飘散中

神户的越南社区稍微“低调”点,虽然没明确的聚集街区,但越南味儿一点不少。2023年春节,这儿有8000个越南老乡聚在一起办活动,越南协会忙得不亦乐乎,连大阪的越南总领事馆都来捧场。三宫和元町的越南餐馆也挺多, Yelp 上有人评价:“吃完这碗Pho,我都想搬到神户了!”

不过呢,神户的越南社区有点“散装”——有文化、有美食,就是找不到个像高田马场那样的“越南一条街”。可能是神户太优雅,越南老乡们不好意思太张扬吧?

吐槽:神户的越南餐馆老板是不是得发个朋友圈:“欢迎来吃Pho,顺便帮我找找社区中心在哪儿!”


名古屋和京都:有吃的,没窝的“越南孤岛”

最后说说名古屋和京都,这俩地方有点“越南美食孤岛”的意思。名古屋有家“Sen Viet Imaike”,京都有“Nhà Việt Nam Kyoto”,评价都不错,但你要是想找个越南社区,那就别想了。估计越南老乡在这儿开店纯属“个人爱好”,毕竟连个聚会的地方都没有。

脑洞:也许哪天名古屋的越南老板一拍大腿:“兄弟们,咱们在这儿建个越南街吧!”然后京都的老板回:“算了吧,我还得卖Pho还房贷呢。”


越南人在日本:从难民到“实习生天团”

说起来,越南人来日本的历史也挺有故事。70年代末,越南战争后,日本收留了不少难民,很多人先在神奈川和兵库落脚。后来,90年代经济移民多了,再加上技能实习计划(简称TITP),越南人成了日本工厂和农场的“主力军”。2024年6月,日本有60多万越南人,稳坐“第二大外籍群体”宝座,甩韩国人一条街。

不过,生活也不容易。越南小孩的高中入学率只有40%,比日本人的96.6%差远了,语言是个大坎儿。好在有寺庙、餐馆和春节活动撑着,越南老乡们硬是把异乡过出了家乡味。


总结:越南小角落,辣中有情

总的来说,日本的越南人聚集区各有特色:高田马场是“热闹派”,生野区是“教育派”,相川町是“佛系派”,神户是“散装派”,名古屋和京都则是“美食派”。这些地方虽然不大,却塞满了越南老乡的笑声、汗水和春卷香。想体验一把“日越混搭风”?赶紧去这些地方转转吧,说不定还能学会一句“Xin Chào”呢!

尾声彩蛋:下次去高田马场,别忘了点碗Pho,再唱首越南歌——万一被越南老乡拉去跳广场舞,那就更有故事了!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香港夜生活攻略:探索141大厦美食

香港141大厦最新服务场所评测

日本夜生活最全攻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