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就业市场的变化:从“社畜”到“卖方市场”
向来以“社畜”闻名的日本劳动市场,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的联合调查显示,日本2023年度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8.1%,创下了1996年该调查进行以来的新高。厚生劳动省的负责人表示,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日本就业市场将持续这种对毕业生有利的“卖方市场”。实际情况真的有如此乐观吗?超高就业率对于日本真是一件好事吗?
暧昧的数据
98.1%的就业率听起来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,但和国内理解的就业率不同,日本的算法其实有一些“猫腻”。在日本,就业率往往是学生选择入读的重要标准。因此,为了让就业率更“好看”,日本各个学校开发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,甚至能让就业率达到100%。例如,和洋女子大学近日便声称,该校今年的应届生就业率达到了100%。
日本文部科学省虽然有一个统一的“就业率”标准,即“实际就业人数与希望就业人数的比例”,但这个标准依然存在很多模糊空间。比如某大学有1000名应届毕业生,其中500名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,495人成功就业,那么其就业率就是99%,但其就业人数实际只有总毕业人数的49.5%。
实际来看,今年日本整体学生的希望就业率只有74.1%,比去年(74.5%)有所减少。学生不打算就业的原因有很多,继续求学深造、出国留学、自主创业、继承家业、学习其他技能、追求自我梦想等都可以进入“不希望就业”的统计口径。
正是因为这种计算方法太暧昧,日本私立学校振兴·共济事业团就制定了另一种“实际就业率”的算法:例如,东京大学这样的日本顶尖大学,2023年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也只有72.8%。但即使按此标准,日本依然有一些就业率很高的学校及专业,例如:神户看护大学,2023年度实际就业率为95.6%,京都药科大学98.9%。这些学校和专业的特点也很鲜明,专业性强、规模小(例如神户看护大学2023年的毕业生仅103人)、与医护相关。
“明媚”的就业前景
虽然98.1%的就业率存在“水分”,但日本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确乐观,“供少于求”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。为了招到员工,日本许多企业都展开了“抢人大战”,校招时甚至将目标锁定到下一届毕业生。根据日本就职情报会社的调查数据,到2024年6月1日,日本2025年毕业生的内定率预计将高达到82.4%。
就业形势大好,与日本社会愈发严峻的少子化和老龄化密切相关。根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及推算,到2065年,日本总人口约为8808万人,其中65岁以上高龄人口约40%,劳动人口(15-64岁)则减少至4529万人,仅占总人口的50%左右。
并且,劳动人口的减少并非匀速进行,而是有阶段性的退休大潮。例如,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日本曾出现两次婴儿潮,第二次在1971-1974年之间。按日本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65岁计算,这批人将在2038年退休。而2038年同样能22岁就业的人口预计为97.7万人,意味着约110万个职位将出现空缺。
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劳动缺口问题,日本大多数企业都在积极扩招。例如三菱UFJ银行,今年的社招名额为600人,同比去年增长了70%。
日本高等教育的“寒冬”
然而,高就业率并不能拯救日本高等教育的升学率。在持续低迷的出生率影响下,日本高等教育甚至已经迎来了“冰河时期”。日本政府从2002年开始实施教育改革,主旨从“填鸭式教育”转变为“宽松教育”,强调减压和丰富课余活动。但因为出生率降低,日本高中生人数也在持续减少,许多学校陷入招不到学生的困境。2023年,日本有33所高等院校宣布关闭。算上其他学校,近年日本每年都有近500所学校倒闭。
高就业率之下,选择继续读研、读博的学生数也少之又少。例如,近几年读研的学生基本保持在12%左右;读博比例则从1994年的最高值16.9%,跌至如今的10%左右。
从这个角度看,高达98.1%的就业率,反映的与其说是市场经济繁荣,不如说是日本的少子高龄化问题,已经进入十分危险的境地。其引发的连锁效应也已经影响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。张爱玲在《小团圆》里写过一句话:“人是他活动的资本”。这话放在当下的日本社会或许再适合不过了——人是日本社会活动的资本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